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48号)

时间:2024-07-11 14:42:2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48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48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01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1年3月15日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审批规定》的通知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审批规定》的通知

邢政〔2009〕18号


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审批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十七日

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审批规定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参照《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邢台县规划管理体制、国土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邢字〔2008〕37号)和《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一城五星”规划建设的意见》(邢政〔2009〕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了统筹“一城五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一城五星”:“一城”指邢台市中心城区“五星”指邢台市中心城区周边的内丘、沙河、任县、南和和皇寺五个城镇。
规划直管区指邢台市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的皇寺镇、会宁镇、南石门镇、羊范镇、沙河城镇、留村乡、王快镇、东汪镇、祝村镇、晏家屯镇、官庄镇、大孟村镇和豫让桥办事处13个乡镇办的范围。
第三条 在“一城五星”范围内进行规划审批应符合本规定。
第四条 “一城五星”内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由城市和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其中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沙河市城市总体规划报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查,呈省人民政府审批县城总体规划报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条 规划直管区内的乡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由邢台市城乡规划局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批。
规划直管区外的乡规划和镇(县城镇除外,下同)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邢台县所辖的乡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经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查后,报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县(市)所辖的乡规划和镇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六条 “一城五星”内的城市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和县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七条 规划直管区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邢台市城乡规划局会同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批。
规划直管区外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邢台县所辖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报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批其它县(市)所辖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规划直管区内的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批。
规划直管区外的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区和邢台县所辖的村规划由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批;其它县(市)所辖的村庄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规划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报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审批。有关县(市)应配合做好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经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查后,呈省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备案;详细规划经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查后,报省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邢台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由邢台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报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一城五星”的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心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应当先经邢台市规划委员会审议,然后再上报邢台市人民政府审批(审查)。
第十二条 规划直管区内的普通民宅建设由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批,其它建设项目按相关法定程序审批。
规划直管区外,在中心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项目、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由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批;其它建设项目,在邢台县境内的,由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批;在其它县(市)境内的由属地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风景名胜区、中心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一城五星”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铁路两侧的永久建筑物,规划直管范围的二、三类工业项目报经“一城五星”规划领导小组同意后,再按相关法定程序审批。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需要一大批合格的“法律人”。笔者认为,作为法治建设的工作者,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要有广博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广博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良好的法律理论素养,这种理论素养是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础,它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实践活动来积累和提升。良好的法律理论基础表现为具有良好的法律观念、系统的法律哲学知识、全面的了解国情社情人情、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功底和秉持正义的法律精神。二是良好的部门法知识素养,特别是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专门法知识素养,其中,最为核心是运用部门法知识正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三是熟练的法律实践经验。法律实践经验是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对具备的法律知识素养的检验,它是法律人法律知识素养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这种以经验为内涵的知识运用能力包括:法律规范的运用知识及经验、法律方法的适用知识和经验、法律事实的判断知识和经验、法律辩论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知识和经验、与当事人进行交往的沟通知识和经验等等。

  要有明辨审慎的法律判断能力。法律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对事实和法律的两个方面的判断活动,就是运用法律判断事实,通过事实适用法律。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明辨与审慎,因为如果事实认定不审慎明辨,就会出现认定事实的不清或者错误,影响案件的认识和处理,甚至会侵害当事人的利益,而如果法律适用不审慎明辨,则不仅会造成违法后果,也会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影响到法律正义的实现。法律实践从私而言,有关人格有关财产;从公而言,有关秩序有关稳定有关安全;但无论如何,法律实践作为正义之事,法律尤其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惟有如此,才能日渐接近正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

  要有理性严谨的法律思维技巧。法律的思维不同于日常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法律是理性严谨的逻辑,而日常生活思维则理性与情感并重。法律思维的理性严谨表现在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上,重视对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思考,强调法律适用的普遍性优先于事实的特殊性、坚持程序正义优于利益诉求的实质合理性,程序的公正优于实体的公正,主张理由的说服优于结果的强制,这从本质上彰显了法律思维的理性化特点。而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常常会出于个人的喜好、情感或偏向、价值观的左右、利益的趋使等发生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变化。法律的理性思维和技巧,是强调法律人要善于运用法律的逻辑工具,用严谨的法律思维来进行事物的判断与取舍,反对情感因素、个人好恶等对法律判断的影响,最大限度保障法律实践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维护法律的正义和尊严,确保法律的贯彻和实施,防止个人因素对法律实现的影响。

  要有公正严明的法律道德操守。法律乃正义的化身,法学乃正义之学。法律人必须具有正义的品德、公平的心态、严明的操守,这是保证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道德基础,法律就会成为不良利益主体为恶的工具。当然,正义的品德、公平的心态、严明的操守,要有公正的法律为基础,要有良好的严格的程序来维护。当然,从一开始进入法律人共同体开始,这种素养的养成和训练就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在法学研习和法律实践的过程中,仅仅增强一些有关法律的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要把法律职业道德的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德性因素在法律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律人不能缺“德”,法律之治,是有德之治,是尚德之治。法律的教育要以公正的法律道德教育人,以严明的法律情操鼓舞人,以高尚的法律人格来感染人,以坚定的法治信念熏陶人,使法律人获得对自身的角色认同感与角色使命感,并在现实生活中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从而提升法律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同时,道德的教育与熏陶只是培养法律人道德素养的一种教化性的努力,而且,只有这种教化性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完善法律人的追责机制,使法律不仅成为普通人的他律,也要成为法律人自身的“锁链”,使法律人知法守法用法,进而来影响社会,影响他人,为法治社会起到榜样的作用。

  要有以人为本的法律人文关怀。人乃万物之灵,也是世界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考察一切法律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法律的制度设计乃至程序展开都应当贯彻“人”的标准,而不是某些抽象的“概念”或者西方的“学说”;同时法律人也应当把“为了人的发现”和“一切为了人”的“现世”精神和最起码的人文关怀注入到自身的法律实践过程中,始终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重要的法律实践位置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尊重当事人的人格与人性价值,严禁在法律活动中蔑视人、污辱人、侵犯人,以法律人的实际活动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发掘法律实践中的人文精髓,推动法律活动朝着更具人文理性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