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07:50: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8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蚌政〔2012〕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我市建筑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徽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活动的各类建筑业企业(含外地进蚌建筑业企业),其信用等级评价、公布、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用评价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市场行为管理等状况的综合评定。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的管理工作。成立建筑业企业信用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负责建筑业企业的组织领导及评审工作。

  评审委下设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办公室(以下简称信用评价办公室),设在市建管局,负责全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等级的日常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机关各业务科室、建管局、开发办、房地产监察大队及各县区(含开发区)建设主管部门为本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采集认定和录入上报单位。

  各信用信息采集认定单位应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管理和各项检查、巡查制度,完善信用记分(扣分)管理制度,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九日前将上季度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形成纸质表格统一报信用评价办公室。

  第二章信用评定

  第五条企业信用评价每年年初由评审委组织对上一年度的评审,并在3月底前对评审结果进行复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在《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上记录,并在“蚌埠市建筑管理之窗”网站公布(网址:www.bbjgj.com),企业信用评价在下年度评定结果公布前有效。

  第六条建筑业企业信用评定按照《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见附件),实行信用综合评分制,以每个企业年度最终的信用分值评定信用等级。

  第七条建筑业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级四个等级。

  AAA级:信用评定分值90分(不含90分)以上,信用优秀。表示企业诚信度高,各项指标优秀,企业素质好,诚信意识强,经营状况好,履约能力强,社会信誉好。

  AA级:信用评定分值76分至90分,信用良好。表示企业诚信度较高,企业素质较好,诚信意识较强,经营状况较好,履约能力较强,社会信誉较好。

  A级:信用评定分值60分至75分,表示在企业诚信度、企业素质、诚信意识、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社会信誉等某一方面或者诸方面一般,企业的综合信用一般。

  B级:信用评定分值59分以下,表示在企业诚信度、企业素质、诚信意识、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社会信誉等某一方面或者诸方面差,企业的综合信用差。企业连续三年信用等级为A级的,第四年度自动降为B级。

  第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AAA、AA、A等级企业,直接变更为B级:

  (一)严重违反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受到国家、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

  (二)1年内,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2人,或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以上的;

  (三)重、特大质量责任事故的;

  (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的;

  (五)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不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的;

  (六)不按规定参加信用等级评价或参评过程中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

  (七)其他严重失信行为,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经核查属实的。

  直接变更为B级的,不受年度考核时间限制,行为发生时即时变更。

  第三章信用评价方法及程序

  第九条市内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方法及程序:

  (一)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周期为1年。每年年底前企业将《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申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报信用评价办公室。

  (二)信用评价办公室根据相关单位的季度信用信息采集记录和企业申报材料,确定初评结果,并在“蚌埠市建筑管理之窗”网站公示10天。企业、有关单位或个人对初评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提出书面异议,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信用评价办公室。

  (三)评审委组织相关部门,在充分听取企业和社会的意见后,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终审,形成年度企业信用等级评价。

  (四)评价结果在“蚌埠市建筑管理之窗”网站向社会公布,并在企业的《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上确认,记入企业的信用档案,长期存档。

  第十条市外入蚌建筑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按本市企业评价方法及程序执行。信用记录的采集仅限于在蚌承接的工程项目,评定的结果原则上在蚌适用,报省住建厅备案。

  第四章信用监管

  第十一条建立企业差异化管理制度。对照企业信用评定的AAA、AA、A、B四个等级,分别实行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四种类别的差异化监管。

  第十二条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为AAA级的企业实行绿色监管:

  (一)企业在申请办理资质资格延续、登记、变更、外出(市、省)手续或设立分支机构证明等涉及资格审查的日常管理中可免于审查;

  (二)企业在申请资质增项、升级时给予支持和扶持;

  (三)企业在参与政府投资工程的资格预审、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第十三条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为AA级的企业实行蓝色监管:

  (一)企业在申请办理资质资格延续、登记、外出(市、省)手续或设立分支机构证明等涉及资格审查的日常管理中,进行程序性的查验;

  (二)按照帮扶与监管并重原则,对企业实施常规性的监管;

  (三)对企业提供可能的引导和支持。

  第十四条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的企业实行黄色监管:

  (一)半年内不受理企业资质升级和增项申请,外地企业进蚌备案证有效期为6个月;

  (二)企业承接业务和参加建设工程招投标时,建设单位可根据其信用等级情况对其予以适当限制和筛选;

  (三)对企业承接的工程实行严格监管和较高频次的日常检查。

  第十五条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为B级的企业实行红色监管:

  (一)企业在申请办理资质资格延续、变更、对外施工等涉及资格审查的日常监管中予以严格限制和重点审查;

  (二)对企业资质重新审查复核;

  (三)定期约谈法定代表人,对主要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建设法律、法规培训;

  (四)对企业实行信用惩戒机制,实施行业重点监管。企业1年内不准予升级、增项;

  (五)取消企业1年内在蚌承接工程业务和建设工程招投标资格,并通报企业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检查、上级督办件核查等非日常检查不受上列监管类别的限制。

  第十七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评选的先进企业,其上年度信用等级应在AA级以上。

  第十八条建筑业企业在本市承接工程时,应向发包方、招标机构出示《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可将信用等级作为招标条件,同等条件下,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优先中标。

  第十九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组织的工作人员,在组织企业信用评定时应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贿受贿,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二条《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由信用评价办公室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附件

  蚌埠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申报单位:(盖章)

  项目名称序号评价标准分值自评得分初评得分评审得分备注

  1.基本信用评价企业资质管理(15分)1.1.1企业管理:企业年度工程收入达到相应资质标准60%-99%的得5分;100%以上的为满分,59%以下本项不得分。8以企业提供的税票为准

  1.2.1企业业绩:企业上年度有一项符合资质标准要求的代表性工程得4分;否则不得分。4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3.1人力资源:企业执业资格人数符合资质标准的得3分,否则不得分。3

  安全文明管理(30分)1.4.1无安全事故的得10分;被市级以上通报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扣2分,重大的一次扣4分,发生一起死亡1人及以上安全事故不得分。10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4.2文明工地制度健全落实有力的得6分;企业对安全巡查少于规定次数一次扣1分;被市本级相关部门通报批评的一次扣1分,市级以上部门通报批评的一次扣2分。受到表扬的一次加2分。10

  1.4.3企业安全组织机构齐全得4分;少1人扣1分。4

  1.4.4完成安全质量标化工地创建任务的得6分,每缺一项扣2分,二级以上企业未创标化工地的本项不得分。6

  质量监督管理(30分)1.5.1无质量事故得8分。一般性质量事故通报一次扣2分,较大质量事故一次扣4分,质量表扬通报加2分。16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5.2工程质量体系及制度健全的得6分,一项单体工程不健全的扣2分,违反强制性质量标准的每次扣4分。6

  1.5.3全年无质量投诉得6分,因质量投诉处理不及时的每次扣2分。6

  1.5.4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得2分,未通过不得分。2

  项目名称序号评价标准分值自评得分初评得分评审得分备注

  1.基本信用评价市场行为管理(25分)1.6.1基本建设程序完备得5分,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一次扣3分,二次以上本项不得分。5

  1.6.2履行合同约定得4分,有投诉违约行为的一次扣2分。4

  1.6.3招投标行为规范的得6分,违反一次扣2分,被市场禁入的本项不得分。6

  1.6.4按管理规定分包得4分,转包或违法分包的一次扣2分,出借资质的一次扣2分。4

  1.6.5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得4分。劳务用工受到相关部门通报批评每次扣2分;因农民工上访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本项不得分。受到表彰的加2分。6

  2.奖励加分(+20分)2.1获得鲁班奖及国家3A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加8分,黄山杯奖加5分,珍珠杯奖加2分,其他全国行业性质量安全和科技奖加5分,其他省级行业奖加3分。企业获得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加2分,获得省级的加3分,不重复计分。--

  2.2年度获得全国行业先进企业的加3分,先进个人的加2分。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单位加2分。--

  2.3年度获得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奖的加4分;编制国家级工法的,每套加4分,编制省级工法的,每套加2分。--

  2.4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的加3分,获得市级科技奖的加2分,不重复计分。企业拥有自主专利技术,每一项加1分。--

  2.5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参加抢险救灾,受到县级以上政府表彰的,每一次加2分。本项最高加4分。--

  小计

  项目名称序号评价标准分值自评得分初评得分评审得分备注

  3.不良行为扣分(-20分)3.1由于“欠薪”或处理重大事件不利,造成群访或群体事件的扣5分。--

  3.2谎报或瞒报事故的、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阻碍对事故调查的等扣5分。--

  3.3其他不良行为扣分,按《蚌埠市建筑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企业不良行为记录的:B级一次扣2分,C级一次扣4分,D级一次扣6分;项目经理有不良行为记录的:B级一次扣1分,C级一次扣2分,D级一次扣3分。企业、项目经理同时记录的,按最大值扣分,不重复扣分。--

  小计

  合计

  4.一票否决4.1严重违反建筑市场规定,受到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

  4.2累计死亡2人或发生较大安全事故以上的。--

  4.3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的。--

  4.4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不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的。--

  4.5不参加信用等级评价或参评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4.6发生重、特大质量事故的。

  4.7其他其他失信行为,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经核查属实的。--

  初评意见年月日

  评审意见年月日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投诉处理规定、浙江省司法鉴定机构公示制度和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制度的通知

浙江省司法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投诉处理规定、浙江省司法鉴定机构公示制度和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制度的通知

浙司〔2006〕38号


各市司法局:
  现将《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投诉处理规定》、《浙江省司法鉴定机构公示制度》和《浙江省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六年三月一日



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投诉处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办理司法鉴定投诉工作,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执业监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执业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投诉。
  第三条 省司法厅、设区的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机构是办理司法鉴定投诉案件调查、处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以下简称“投诉案件调查部门)。
  第四条 司法鉴定违法案件处理,应当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第五条 司法鉴定违法案件调查工作一般由司法鉴定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司法局负责;省司法厅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对司法鉴定机构投诉案件进行调查。
  司法行政机关收到对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的投诉后按前款规定转由相关司法行政机关处理的,应当函告投诉人。
  第六条 投诉案件调查部门受理投诉后,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办理。
  第七条 投诉案件调查部门应当建立投诉登记制度,详细记载投诉受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
  第八条 调查人员向被调查人调查取证时,应当出示《浙江省行政执法证》。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第九条 被投诉人应当自觉接受调查,提供有关材料。
  被投诉人是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协助投诉调查工作。
  第十条 调查人员必须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泄露投诉人的有关情况。
  第十一条 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投诉案件调查部门应当作出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二条 处理投诉的司法行政机关根据调查结果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违反职业道德或者执业纪律尚不足以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处理投诉的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
  (二)被投诉人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由省司法厅作出处罚决定;由设区的市司法局负责调查案件的,应当提出处理建议报省司法厅。
  (三)构成犯罪的,由处理投诉的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上述处理结果以及经查投诉不实或者未涉及违法违纪的,处理投诉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函告投诉人;对省司法厅交办投诉的处理结果,并报省司法厅。
  第十三条 投诉处理工作应当在30日内办理完毕;投诉事项特别复杂的,经本机关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60日。
  第十四条 投诉案件调查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工作失职或者不按规定办理投诉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司法鉴定机构公示制度

  第一条 为增强司法鉴定工作透明度,维护鉴定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执业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经浙江省司法厅核准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司法鉴定机构执行本制度的情况纳入司法鉴定机构资质管理评估和质量管理评估考核。
  第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开业之日以前完成以下事项的公示:
  (一)司法鉴定机构许可证;
  (二)本机构执业的司法鉴定人名录及照片;
  (三)司法鉴定收费依据和标准;
  (四)司法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
  (五)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
  (六)司法鉴定风险提示;
  (七)鉴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八)投诉受理机关电话;
  (九)其他应当公示的内容。
  第五条 公示事项应当在司法鉴定机构执业场所明显位置通过公示栏(墙)等方式展示。具体式样、制作材料、规格可以由司法鉴定机构自行确定。
  第六条 设区的市司法局负责本地区司法鉴定机构公示制度的具体指导、检查。
  第七条 司法鉴定机构不按本制度规定要求公示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司法局督促纠正;情节严重的,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司法鉴定执业行为,提高司法鉴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维护鉴定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经浙江省司法厅核准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司法鉴定机构履行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情况纳入司法鉴定机构资质管理评估和质量管理评估考核。
  第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开业之日以前拟定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并依照《浙江省司法鉴定机构公示制度》要求予以公示。
  第五条 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部门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二)遵守鉴定规则和技术操作规范;
  (三)不泄露国家秘密、委托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四)不私自接受委托,不私自收取费用,不随意提高收费标准;
  (五)遵守回避制度,不私自接触委托案件的当事人;
  (六)不损坏、丢失当事人鉴定资料;
  (七)按时完成鉴定事项。
  (八)依法按时出庭作证。
  第六条 司法鉴定机构履行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承诺情况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司法局负责监督检查。
  第七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台州市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台州市委办公室


关于印发《台州市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台市委办〔2009〕98号

  
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在台省部属各单位,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现将《台州市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台州市委办公室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9月7日


台州市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牢固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切实增强决策科学性,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和重大不稳定因素的发生。依据《浙江省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浙委办〔2009〕9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是事先防范不稳定因素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重大事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预测,对事项实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确认适合的实施方案,以防范、降低或消除实施过程中涉稳风险。
第三条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领导,密切配合,把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凡出台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都必须进行稳定风险评估。
第四条 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的原则;
(二)坚持促进改革、加快发展、注重预防、统筹兼顾的原则;
(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四)坚持谁主管、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采取征求群众意见、专家评议和决策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二章 评估范围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事项是指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具体包括:
(一)关系到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重大决策;
(二)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改;
(三)关系到产权转让、职工身份转换、用工安置等重大利益格局调整的国有、集体企业及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
(四)有可能在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城乡发展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阻挠需要强行推进的;
(五)涉及到诸多利益群体或较大群体利益的行业政策调整、建设规划调整、教育卫生网点调整、交通营运权改革等;
(六)市和县、市、区党委政府或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认为需要进行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评估内容

第七条 凡重大事项决定之前,都应围绕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评估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科学评判风险程度和可控范围,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合法性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中央、省、市党委与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所涉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
(二)合理性评估。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可行性评估。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和组织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
(四)可控性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对策措施。

第四章 责任主体

第八条 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第九条 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跨区域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的重大事项,由市和县、市、区、党委政府指定评估责任主体。

第五章 评估程序

第十条 责任主体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之前,应当遵循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流程,认真组织开展稳定风险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规范性、科学性、实效性。
(一)确定评估项目。一般由责任主体根据重大事项所涉及稳定的风险性进行确定。也可由市和县、市、区党委政府指定或由党委维稳办提出建议并报维稳领导小组确定。
(二)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工作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要根据不同评估对象的特点,准确把握评估重点,简化评估程序,合理制定评估个案,每个评估事项都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小组,适时组织评估。工作中可邀请有关部门、相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和群众代表参加,力求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对于特别敏感的事项,要注意内外有别,可先在内部小范围进行认真评估,然后视情确定是否在更大范围评估。对于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的重大项目,可制定总体评估和分阶段评估方案。
(三)认真分析预测。围绕评估事项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及其他相关问题,深入实地、深入群众,了解掌握情况,征求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逐项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对重大复杂疑难事项,视情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四)形成评估报告。会同纪检监察、法制、政策研究、政法维稳、信访等有关部门,综合分析研究,作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责任主体也可邀请上述部门参与整个评估过程。评估报告应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意见。
(五)确定实施意见。决策机关应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确定重大事项是否实施,并将决定情况报告同级党委、政府,同时,将有关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报同级党委维稳办、信访局备案。
(六)落实维稳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要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责任主体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适时作出调整,提出应对举措。一旦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严防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七)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决策机关要指定行业(事项)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必要时可设立信息直报点和信息直报员,建立阶段性维稳会商制度,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党委维稳办要会同有关部门经常性地对重大事项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稳定风险评估意见的行为和单位,及时予以纠正和通报,确保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由于下列原因,引发群体性上访与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浙江省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应当进行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责任主体不组织评估的;
(二)拟决策事项经过评估被否决,或要求对决策方案修改后实施,责任主体和实施单位擅自实施或方案未经修改即实施的;
(三)拟决策事项在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拒不接受评估机构合理建议并造成损失的;
(四)责任主体开展评估工作,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客观地预测到拟决策事项实施后可能出现突出社会矛盾而最后引发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
(五)决策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决策机关指定的行业(事项)监督部门没有全程跟踪监督,对问题处理不及时而引发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
(六)经有关部门认定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二条 各级党委维稳办具体负责本地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第十三条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委政法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