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24 23:04: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9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5年3月24日,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总行营业部、国际业务部清算中心、信用卡部:
为加强全国联行机构的管理,提高对帐质量,加快对帐进度,保证联行对帐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总行制订了《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各行要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联行人员认真学习“办法”,抓好联行机构的管理工作,确保“办法”真正落到实处,使机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新增联行机构在每季通报启用日期之前,不得向各通汇机构填发报单,各通汇机构也不得提前向新增联行机构填发报单,避免造成对帐工作的混乱。
三、各行申请增补联行机构时,须将新增联行机构营业执照及金融许可证号码详细填列在附表二的“备注”栏内。
四、新制订的《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自文到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附: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联行往来机构(以下简称联行机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保证联行业务和联行对帐工作的顺利进行,加速联行资金周转,维护资金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联行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联行机构的设立、撤销、变更的审批权集中在总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申报机构的审核工作由分行负责。
第三条 总行按季审批印发联行机构变动表,通报联行机构增补、变更、撤销等情况。
第四条 全国联行机构的申请、设立、变更、撤销和日常管理工作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联行机构的设立条件
第五条 申请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机构必须是办理存、贷、结算业务的营业机构和各级管理机构。
第六条 必须达到一定的联行业务量。联行往来业务量日平均必须在五笔(含五笔)以上(县支行及其以上管理机构不受此限制)。
第七条 办理全国联行业务的营业机构必须配备联行专(兼)职记帐员、复核员两人以上,人员变动必须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
第八条 必须做到联行印、押(编押机)、证三人分管分用。

第三章 联行机构申报
第九条 联行行号是联行机构的代号,由总行负责核发。
第十条 需申请增设联行机构的各级行处,应将行号、行址、邮政编码、业务量、电话号码等内容,详细填制“×××行通汇申请表”(附表一),还要将邮电局电报挂号凭照(复印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当地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复印件)一并上报管辖分行。
第十一条 联行机构名称按隶属关系逐级填写、并选用分行(营业部)、中心支行(营业部)、支行、办事处、分理处(营业所)。
第十二条 各级行对辖内申请增设联行机构必须严格审核,并进行可行性调查,包括区域经济状况及发展前景、邮电通讯条件、安全防范措施、人员配备情况、联行业务量及内部管理状况等,并写出书面报告上报管辖分行。
第十三条 管辖分行对需增设、变更、撤销行号的联行机构,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内按规定要求填制“申报表”(附表二)、“变更表”(附表三)和“撤销表”(附表四)一式两份,以正式文件报达总行。经总行审核批准并编印《中国农业银行联行机构变动表》(以下简称机构变动表)通报全国各通汇行。
第十四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行不予受理。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规定要求;
(二)没有申请报告;
(三)不认真填写“申报表”、“变更表”和“撤销表”;
(四)超过规定上报时间。
第十五条 对本期申报未批的联行机构,如需增设,下期须重新申报。

第四章 联行机构撤销
第十六条 对各管辖分行申请撤销的联行机构,经总行审核后予以撤销;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联行机构,总行一经发现立即撤销。
(一)行号重复使用;
(二)业务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无发展前途;
(三)先申报机构,后办电报挂号或根本无电报挂号;
(四)会计基础工作差,管理混乱,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发生联行案件的机构。
第十七条 被撤销联行机构必须做到:
(一)机构变动表内通报撤销的行号自撤销日起,应停发联行报单,各联行机构也不得再向被撤销行号的机构填发联行报单;被撤销行号的机构自撤销日以后收到有关联行机构在撤销日前填发的报单,应由负责清理行受理;
(二)被撤销联行机构的联行专用章、密押(编押机)、凭证、钢印、压数机等应在撤销日起立即上交分行;密押(编押机)移交清理行,一个月后由清理行上交管辖分行;
(三)属本管辖分行内被撤销的联行机构,在全国联行往来帐务结平后,从计算机内删除该机构行号;不属本管辖分行撤销的联行机构,收到变动表后,立即删除该机构行号。
第十八条 对撤销停用的联行行号、应严格掌握,慎重处理,不得在短期内对同一行处的行号反复撤销、核发。
第十九条 已撤销的联行行号必须从撤销的年度起,第三年方能重新发给新增联行机构使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制定,其解释和修改权属总行。
第二十一条 根据本“办法”结合本行实际需要,各行可在辖内制订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附表:一
×××行通汇申请表
年 月 日
------------------------------------------------------------------------------------------
| 申请行行号: |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
|------------------------------|----------|------------------------------------------|
| 日平均业务量 | | | | | |
|------------------------------|----|主要| |经常| |
| 其 |日平均全国联行业务量 | |开户| |通汇| |
| |----------------------|----|单位| |地点| |
| 中 | 日平均省辖业务量 | | | | | |
|------------------------------|----| | | | |
| 是否办理电汇 | | | | | |
|------------------------------|----| | | | |
| 单(或双)设机构 | | | | | |
|------------------------------|----| | | | |
| 营业执照、金融许可证号码 | | | | | |
|------------------------------|----| | | | |
| 电话号码 | | | | | |
|--------------------------------------------------------------------------------------|
| | | 从事会计 | 联行印、押、证分管情况 | |
| 联 |姓名| |----------------------------------------------------------|
| 行 | | 专业年限 | | | | | | |
| 人 | | |申| |市、地| | | |
| 员 | | |请| |州、行| |备| |
| 配 | | |行| |审查意| | | |
| 备 | | |盖| |见 | | | |
| 情 | | |章| | | |注| |
| 况 | | | | 年 月 日 | | | | |
| | | | |县(市、区)行盖章| |盖章 年 月 日| | |
------------------------------------------------------------------------------------------
附表:二
中国农业银行×××分行增设全国联行机构申报表
年 月 日
------------------------------------------------------------------------------------------------------------------
| | | 电报 | | | | | | |联行往来|联行专(兼)| |
| 页数 |行 号| |隶属关系|行 名|邮政编码|行 址|收报局|电 话| | |备 注|
| | | 挂号 | | | | | | |日均笔数|职工作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式二份 公章: 会计主管: 制表人:
附表:三
中国农业银行×××分行变更全国联行机构申报表
年 月 日
------------------------------------------------------------------------------------
| 页数 | 行 号 | 变更前项目及内容 | 变更后项目及内容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式二份 公章: 会计主管: 制表人:
附表:四
中国农业银行×××分行撤销全国联行机构申报表
年 月 日
------------------------------------------------------------------------------
| | | | 负责清理行 | |
| 页数 | 行 号 | 行 名 |----------------------| 备 注 |
| | | |行 号| 行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式二份 公章: 会计主管: 制表人: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中逐步增加听力考查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中逐步增加听力考查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根据现行普通高中外语教学大纲在全国执行的实际情况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的需要,现决定从2000年起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日、俄语等外语科中,逐步增加听力考查内容。全国的总体过渡方案见附件。
请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全国总体过渡方案,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过渡方案,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和考务方面的技术准备,确保改革成功。
有关听力考查的题型、题量等见相应的外语考试大纲。
有关考务管理的规定,另行通知。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增加听力考查的过渡方案
在高考外语中增加听力考查是我国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解决“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问题,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
新的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自1996年执行以来,广大高中师生认真落实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加强了听、说能力的教学。按新大纲教学的学生已于1999年毕业并参加了当年的高考。高考增加听力考查的要求与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高考中增加听力考查内
容,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
根据广东等省的试点经验,现决定采取以省为单位逐步过渡的方法,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完成增加听力考查的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2000年
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4种高考英语试卷:(1)含听力部分且其权重占全卷20%的试卷、(2)含听力部分但其权重仅占全卷13%的试卷、(3)不含听力部分的试卷。同时,单独提供听力部分的试题和录音母带。(4)不含听力部分的试卷。各地可
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建议选择试卷(3)的省,用有关听力试题组成一个单独的考查单元,待高考英语考试正式结束后,进行听力考查。该单元的成绩不计入总分,但应单独打印在成绩单上,供高校录取时参考,以鼓励考生发挥正常水平。同时,也可熟悉有关考务程序,锻炼考务管理队伍。选择试卷(4
)的,不进行听力考查。
2001年
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提供2种高考英语试卷,即试卷(1)和试卷(2),供各省选用。
某些条件不成熟的省可选择试卷(1),并自行去掉听力考查的内容,对其余试题的分数进行加权处理。
2002年
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只提供试卷(1)。
某些条件不成熟的省,仍可自行去掉听力考查的内容,对其余试题的分数进行加权处理。
若个别省2003年后仍不准备在高考英语中增加听力考查,则需在每年1月底以前,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并全国高考改革领导小组提交专门报告,详细阐明理由。2006年以后任何省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在高考英语中增加听力考查。
根据普通高中日、俄语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日、俄语等考生人数较少的语种增加听力考查的工作,也应同步进行,最迟可将全过程推后一年。



2000年1月25日
举案释法??买卖合同中的法律疑难

张生贵


一、复杂案情

  2008年9月10日富康公司通过传真方式与世贸公司订立了120吨进口菜粕供需合同,合同约定富康公司购买世贸公司外贸进口的菜粕产品,每吨单价2750元,总价款三十三万元。合同订立后,富康公司付了首期货款十五万元,2008年9月25日世贸公司按要求发货至富康公司公司,富康公司收货后以“灰分”超标为由未付180000尾款。因该批货物系从印度尼西亚进口过来的,富康公司合同中写的“灰分”经查对是外贸进口合同中的SAND/SILICA:2.5,(SAND/SILICA应译为沙/二氧化矽),该批货物适用的是国际品质标准,世贸公司委托检测,此项指标符合国标规范,随后世贸公司专项函告富康公司并说明情况,根据所交货物与进口菜粕品质相符,世贸公司函催按期付款,但富康公司仍未能结算。依据《合同法》第八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九条之规定及《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世贸公司提起给付之诉,要求富康公司给付尾款。

二、初审诉辩

1、管辖争议促前战:
  由于供需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发生争议应在“未违约”一方所在地法院起诉,据此,世贸公司以对方违约拒款为由在当地法院提起给付之诉,而富康公司接到传票后,提出管辖异议,认为依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合同纠纷的案件管辖规定,应当在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在提出管辖异议的同时,富康公司也在本地法院提起解约之诉,在双方等待庭审的过程中,原告所在地的法院裁定移交到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并确认合同中约定的管辖条款无效,世贸公司对当地法院的管辖裁定提出上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该约定可认为是选择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不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则该约定应为有效。若当事人已分别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应由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若立案时间难于分清先后,则应由两地人民法院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对此世贸公司认为,各地法院在受理案件方面,有可能随形式的变化而变,原先的诉讼费标准高的时候,各地法院都争着立案,很少有移转的现象,自2007年关于诉讼费的规定降低诉讼收费标准后,法院都不愿再受理案件,以减少支出。2008年9月10日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签订了购销合同,该合同第十条约定了管辖法院,该约定并未违背民事诉讼法关于约定管辖(违背专属管辖、级别管辖)无效的相关规定,应视为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本案的实际情况是被上诉人采取先付部分货款的方式诱使上诉人供货后,再屯货压价拒绝付款达到其不当目的,侵害了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构成违约。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立协议管辖制度的立法本旨主要是方便利当事人诉讼,减少管辖争议,提高诉讼效率。使双方当事人能够将其争议提交他们信赖、方便的法院审理,以抑制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促进司法公正。如果将当事人合同中约定管辖条款任意否决或独断地认定无效,这是违背法律规定的,也与民事诉讼立法宗旨明显不符。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从维护“意思自治原则”出发,尊重当事人协议选择法院的权利和自由。原审裁定以“未经审理”“不能直接推出确定的法院”为由裁移,仅从表面上作主观认定,请二审撤销原审裁定。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关于管辖的约定完全符合协议管辖的书面规定,应为有效约定,先起诉立案的一方法院享有管辖权。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当事人自治意思的扩大化,在商务活动中,当事人很少按照标准化的模式约定案件的管辖。在审判实践中却经常遇到一些非理想化、非标准的协议管辖。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后在“未违约或守约一方当事人所在地法院管辖”是从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权出发,是原告一方在起诉时从客观上对违约行为和事实的自我判断,并非是根据法院的判断为出发,原审裁定破坏意思自治原则,过度干预民意。参照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1月27日《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答复: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该约定可认定为选择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不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则该约定应为有效。若当事人已分别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应由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上诉人认为“由守约方所在地法院管辖”、“未违约方所在地法院管辖”这种约定等同于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和最高院关于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是相同的,原审法官认定类似的协议管辖为无效是没有道理的。原审移交到被告所在地法院是错误的,退而言之即便移交也应移交至合同中约定的履行地“到站所在地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第19条规定及最高法院1996年9月12日《关于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的规定》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移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违背法律规定。

2、诉辩焦点:

  富康公司诉世贸公司解除合同退货退款,世贸公司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结清尾款,争议的关键是如何看待供货的质量。
  对此,世贸公司以武汉检验中心出具检验报告“灰分”含量超出双方合同约定标准为由解约。世贸公司诉称,合同第一条约定的“灰分”小于2.5,是依据外贸合同货源品质而确定的,并有国际检测机构GEO出具的检测证书,外贸合同的“灰分”仅指不溶于酸的成份,不同于“粗灰分”。“灰分”的检测仪器、试剂、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含量测定与粗灰分不同,富康公司错将“灰分”误读为“粗灰分”并提起诉讼,世贸公司对此项主张不予认可。
  世贸公司交付的货物是进口贸易货物,非自产品,是经过国际检测机构和国家商检局检验合格的产品,并且符合双方合同约定,2008年9月10日订立的书面合同中未约定“粗灰分”指标。针对粗灰分的问题世贸公司曾委托饲料营养研究所检验,检测结果“粗灰分”指标符合国标规定,世贸公司及时通报情况,对方未能重视。

3、商业规则

  世贸公司认为富康公司采取先付一部分货款,待供货入库后再利用屯货拒款的方法逼世贸公司压价,违背了商业交易规则,此举世贸公司难以接受,这似乎已成为交易市场的潜规则,事后世贸公司在网络输入富康公司,便轻松就查到了关于富康公司以此手段造成多家公司申告的信息,世贸公司方知受骗,但为时已晚。

4、粗灰分与灰分之争

  饲料行业中有一个质量测查标准,也是决定饲料价格高低的重要指标,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是蛋白含量,另两项指标是水分和灰分,而在国标规范中,一般只测查粗灰分,粗灰分与灰分不同,粗灰分是指对饲料试样进行酌烧后,剩余的残留物即是粗灰分,此项指标不得超过百分之八,而灰分则是对酌烧后的残留物再置入盐酸中溶解后,剩余的残留物,灰分含量不得超过百分之二点五,本案中双方约定的质量指标是灰分不超百分之二点五,但需方却按照粗灰分的指标委托检测,就是因为双方对灰分与粗灰分的性质和内容理解不同,造成纠纷。

5、检测报告证据的识别

  富康公司提出解除合同及退还货款的主张,依据的主要是检测报告,理由是收货后发现质量不合格,并向法庭提交了以第3、6、9号为基础的证据。就富康公司的证据进行质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世贸公司此三份证据缺乏客观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能支持其主张。富康公司提交的“检验中心(武汉)”的检验报告存在着以下重大问题:1、“不是合同约定指标”;2、“取样来源不明确”;3、“检验方法违反国标规定”;4、“试样数量不符合规范GB/T14699.1—2005/ISO6497 2002 8.3样品量 8.4.4样品量(≥100?500/T必须达到2kg”;5、“检验报告声明第4项及第3页备注”内容说明仅对来样负责;6、检验报告第3页第3项专指“粗灰分”;7、并非双方合同约定的“灰分”指标。原告无证据证明117.51吨饲料存在质量问题。关于解约及质量不合格的检验报告系原告自己委托鉴定的,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其委托鉴定的材料(试品)来源不明,试量违规,鉴定依据及使用手段违背国标规范,检测的是“粗灰分”并非“灰分”,且缺乏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证明,该检验报告不具证明力。
  双方订立购销合同第二条约定的是“灰分”指标,并非“粗灰分”;货物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系外贸产品,世贸公司就质量问题向富康公司提交了海关检验检疫证明及产品来源外方公司的检测证明,双方在购销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除“蛋白”、“水分含量”外,另一项为“灰分SAND/SILICA:2.5PCT MAX”,不是“粗灰分(CRUDE ASH)”,根据GB 9825—88国标规范,GB/T6438—2007/ISO5984 2002国标规范规定,“粗灰分”与“灰分”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指标,取样程序、检测方法、试样数量、所含成份均有质的不同,世贸公司将“粗灰分”按“灰分”混同对待的作法是不合常规的,也不符合双方合同约定。

6、合同能否解约

  双方合同中没有约定解约条件及解约程序,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九十六条规定,法定解约条件是合同目的根本不能实现,富康公司不能举证合同目的根本不能实现。世贸公司供货质量完全符合合同约定的三项指标,富康公司有意将其中一项指标辩解为粗灰分,世贸公司不能认可,依据合同法关于鼓励交易、维护交易秩序的立法原则,世贸公司随意解约的行为不应得到法律支持。

三、进入上诉

1、一审经过审理后,判决解除合同退还货款的判决,这当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世贸公司不服(2008)应民初字第1055号民事判决,以该判决对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不当,审理程序违法为由,提出上诉,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二)(三)(四)项之规定,请求依法撤销原审判决,改判驳回解除合同的请求,被上诉人继续履行合同。上诉理由:2008年9月10日上诉人与被上诉人订立了购销饲料合同书,约定被上诉人购买上诉人菜粕120吨,质量标准为“蛋白”大于37%,“水分”小于10%,“灰分”小于2.5%;供货时间为2008年9月25日;单价为2750元/吨,收货付款。合同订立后上诉人按期发货,被上诉人收货入库后未按期付款。上诉人多次索要货款,被上诉人拒付,上诉人向被上诉人送达了质量符合合同约定的证据,被上诉人依然拒付。上诉人向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给付之诉,法院以富康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为由移送到应城法院,被上诉人收到起诉状后,在湖北法院提起解约之诉,原审法院错误认定事实,作出了偏袒判决,上诉人对此深表不服。

2、检测报告成为二审审查的重中之重:
  根据双方订立的书面合同第一条,十分明确地标明是“灰分”,并非粗灰分,这既是案件的基础事实,又是当事人双方的明确约定,约定的是“灰分”质量指标,“灰分”与“粗灰分”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指标,不适用同样的检测方法及检验标准。被上诉人提交的武汉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在检验规程和方法上均存在违背国标规范的地方,关于粗灰分的检验报告不能张冠李戴为灰分的指标,为容易理解两者的关系,就“粗灰分”与“灰分”的内容好比“鸡蛋”和“蛋黄”的关系。被上诉人提交的检验报告存在下列违规违法性:检验的内容并非合同约定指标内容;检验报告系被上诉人单方委托鉴定,且未明确检验灰分指标。送样来源未经双方共同认定,系被上诉人单方提取。检验方法违反国标规定;粗灰分与灰分的检验方法和酌烧时间及残留物试样剂量成份完全不同;试样数量不符合规范GB/T14699.1—2005/ISO6497 2002 8.3样品量 8.4.4样品量(≥100?500/T必须达到2kg);供货量大于100吨,必须至少要提取2KG试样。而被上诉人提交的检验报告中所用试样不足500G。检验报告声明第4项及第3页备注内容说明仅对来样负责;报告结论不代表整批货品。检验报告第3页第3项专指“粗灰分”,并非双方合同约定的“灰分”指标。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29条,被上诉人提交的检验报告因出现检材试样来源不明、试量违规、鉴定依据及方法手段违背国标规范、检测的是“粗灰分”并非“灰分”、缺乏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证明,该检验报告不具证明力。上诉人在一审时提交了菜粕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有相反的证据,依据《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定》第27条、第28条、第29条、第73条规定,被上诉人提交的证据不能支持其主张。

3、外贸因素可资参考:
  原审判理所称外贸合同与内贸合同无关联,这样的判决是错误的,上诉人供给被上诉人的货物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系外贸产品,上诉人就质量问题向被上诉人提交了中国卫生检验检疫局的检验检疫证明及产品来源外方公司的检测证明。依据标准化法规定,GB 9825—88、GB/T6438—2007/ISO5984 2002等国标规范是技术性法规,明确注明“粗灰分”与“灰分”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指标,两者的检测方法完全不同、所含成份均有质的区别,粗灰分是试料在 550℃灼烧后所得残渣,用质量分数(%)来表示。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中的砂石、土等,而合同中规定的灰分是盐酸不溶成份其指标来源于国标《油料饼粕盐酸不容灰分的测定方法》——GB9825-88和国际谷物与饲料贸易协会——GAFTA No:130标准。原审错将“粗灰分”按“灰分”混同对待的作法违背了国标规范和当事人双方约定。

4、一审庭外咨询的意见进入判决,但挑东拣西令上诉人疑虑:
  博士的意见不能成为提升被上诉人检验报告的理由,原审在判文中称专程咨询了专家,博士专家解释国内饲料行业中一般灰分就是指粗灰分……数量1000克左右即可,故本院认可。该部分论据违背基本常识。根据菜柏加工特性及工艺过程,粗灰分的指标绝不会在小于2.5%的指标范围,灰分小于2.5%是指酸不溶灰分,这在国标规范中已有明确定义。原审所谓博士的个人意见中承认存在两个国标,也并未肯定“灰分”就是“粗灰分”,当事人双方也未听到博士的证论。国标技术性规范明确规定了灰分与粗灰分的区别,原审庭外采用博士言论的作法违背诉讼程序,未经当事人质询的证据不得出现在识证理由当中。
《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九十六条规定,法定解约条件是合同目的根本不能实现,被上诉人不能举证合同目的根本不能实现。上诉人供货质量完全符合合同约定的三项指标,被上诉人有意将其中一项指标辩解为“粗灰分”,而粗灰分或灰分都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在饲料行业中粗灰分一般被从需双方确定为小于百分之十二,都可以进行实际交易,看来主要的还是异地交易的潜规则问题导致案件发生。